泡沫破裂没那么可怕
作者:亚德尼研究公司总裁爱德华•E•亚德尼(Ed Yardeni)博士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2007年8月2日 星期四
全球经济正处于有史以来最繁荣的时期。它始于冷战结束之时,然后是一段前所未有的自由贸易时期。但直到中国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后,这段繁荣时期才真正进入高潮。
在此之前,世界上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体验过生活水平和财富如此快速的增长。上一次全球大繁荣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和欧洲在遭遇二战蹂躏后的重建工作,以及美国从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经济的转型,让大约3亿人从中受益。世界其它地区则大多被排除在这次繁荣之外。如今,至少有30亿人正受益于全球化——各国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市场通过自由贸易迅速整合。
如果说我们正置身全球最繁荣的时期,我们是否也在见证有史以来几乎所有资产类别中最大的全球泡沫呢?在轻松易得的信贷与非理性的富裕的帮助下,繁荣总是会刺激泡沫的产生。过去,当这些泡沫破裂时,它们常常会造成连锁反应,把繁荣转变为萧条。那么,我们目前的全球繁荣是否只是一种周期现象——是可能就要破裂的流动性过剩泡沫造成的结果?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它还会持续很多年,因为全球化仍在继续促成国民财富的增长,当泡沫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破裂时,这些财富应该能够吸纳泡沫破裂造成的冲击波,正如当前的某些情况一样。
自2001 年年底以来,经合组织(OECD)工业生产指数上升了10%。在此期间,涵盖六大新兴经济体的更宽泛指数的升幅达到惊人的30%。显然,新兴经济体已经崛起,而且将继续崛起。它们的增长受到自由贸易激增带来的出口的推动。当然,这种贸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大宗商品贸易。反过来,对新兴国家资本品出口的繁荣,也促进了经合组织各经济体的发展和企业利润的提升。
自2003年以来,经合组织核心消费者价格通胀率一直引人瞩目地稳定在1%到2%之间,这是因为所有那些相对稀缺的大宗商品都转化成了过剩的消费品。由于全球竞争,制造商无法提高产品价格,于是它们通过购买资本设备来提高生产率,从而抵消了大部分上涨的原材料成本,维持着较高的利润率。如果即使在这么大的成本压力下通胀仍然能够得到抑制,那么各国央行就不太可能把利率提高到可能导致全球衰退的水平。从历史上看,这种做法一直是经济盛衰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
全球繁荣当前面临的明显危险是信贷危机。“层次大战(tranche warfare)”已经在资本市场爆发。过去两年,华尔街的炼金术士们已经找到了将垃圾级抵押贷款、债券和贷款转换为AAA级信贷的方法:把债券打包成债务抵押证券(CDO)、把贷款打包成贷款抵押债券(CLO)。这些信贷资产被分割成一层一层的前线小卒,守卫着身后的国王和王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上越来越多抵押品赎回权的丧失,让这些小卒纷纷丧生,留下质量更好的信贷。突然,私人股本公司及其银行家不能为使用这些信贷资产的“过桥贷款(bridge loans)”提供再融资了。“低门槛(covenant-lite)”债券和贷款市场已经失灵。
这确实是全球繁荣的第一大严峻考验。我们即将发现,它在多大程度上是由金融炼金术促成的。我们还将发现,全球经济在多大程度上仍依赖于美国,以及全球经济在多大程度上变得对美国更重要。在我看来,全球经济已变得不那么以美国为中心了,全球繁荣将有助于美国战胜严重的房地产萧条,而不会造成整体经济的衰退。我还认为,信贷市场炼金术泡沫的破裂不会严重破坏全球繁荣。全球化造就的各国巨大财富应该能发挥强大减震器的作用。
本文作者是亚德尼研究公司(Yardeni Research)总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