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2007年5月25日星期五

尚福林亲调资金供应 基金发行再刹车

降低股市高速膨胀的节奏,“开源节流”是个不错的办法,首选加快资本市场扩容(交行等大盘回归),不过现在效果不太好,市场的资本太多了。政府又不希望通过太激烈的行为影响市场,现在停发新基金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广发大盘上个月就发宣传资料过来了,现在还没发,估计老尚那卡着呢!)。


21世纪经济报道


“新基金的发行方案已经报到尚福林主席那里了,正常情况下早就可以获得批文,我们前段时间也已做好发行准备工作,但批文至今还压在主席手上。”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说。

  上述基金公司并非特例,据记者了解,4月中旬至今,全国已有数家基金公司的新基金方案层层上报到了尚福林主席那里,但目前仍没有获得批文。

  新基金发行再减速

  新基金发行减速从4月中旬已露出端倪。

  4月10日,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基金限量发行100亿,但发行首日冻结资金近900亿,“这时候新基金发行的火爆情况就已引起监管部门担忧。”业内人士透露。

  3月共有8只基金募集成立,剔除债券型的银河银信添利基金,当月募集基金规模仍有629亿份。

  但从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基金成立开始到5月23日止,仅有诺德价值优选、鹏华优质治理(原基金普润转开放)、工银瑞信增强收益、华商领先企业及国泰金牛创新成长等5只基金募集成立,剔除债券型的工银瑞信增强收益基金外,4只基金募集规模为317亿份。

  无论是募集资金规模还是发行基金个数,4月中旬以来的数据都低于3月。

  目前在发行的基金寥寥无几,新发基金仅友邦华泰积极成长基金,而封转开处于集中申购期的仅融通领先成长股票型基金(原基金通宝)。

  据查,上述4只新基金中,仅国泰金牛创新成长以及友邦华泰积极成长是在4月中旬之后获得批文的,获批时间分别为4月20日和5月8日。

  而华商领先企业基金早在4月9日已获批文,而批文序号显示,诺德价值优势获批时间比华商领先企业更早。

  “目前在基金募集资金的渠道中,新基金发行基本被严格控制住了,还没有堵死的应该只有基金拆分和´封转开´。”业内人士说。

  控制新基金入市规模调节资金供应的手段曾在去年12月到今年2月被使用过。时隔2个月之后,这一直接调控手段被再次运用。

  即使有幸获得批文的基金公司,也并非可以满载而归。

  “按照监管部门要求,新基金规模要和基金公司人员等方面的资源相匹配。”某基金公司人士透露。

  自从采用限制基金首募规模政策后,有一条不成文规定——100亿成为新基金首发规模上限。这还要考虑新基金的各种资源配置,对于新基金公司或小基金公司而言,最终获批的募集规模只能被限制在百亿上限的几成而已。

  近期募集成立的基金中,华商领先企业基金获批的首发规模就仅60亿份,而诺德价值优势基金募集规模则限制在80亿份,2只基金均属于新基金公司。

  掐紧资金流入

  “尚主席控制新基金发行节奏主要是针对市场火爆状况。”有基金公司高层表示。

  3月至今,虽然央行货币调控政策频繁出台,但上证指数却节节上扬,丝毫不受收缩流动性的影响。

  5月18日,央行宣布三管齐下: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

  “央行今年以来频繁出台货币调控政策,这和证监会今年以来两度控制新基金发行节奏之间显示出某种默契。”某券商研究员认为。

  至今,证监会对于指数是否虚高没有直接表态,但控制新基金发行无疑透露出监管部门对市场的担忧。

  新基金发行受到控制的直接影响就是基民开户数急剧减少。

  数据显示,4月30日,新增基金开户数曾达高峰值78.2万户,即使在5月11日,新增基金开户数一天也达36.3万户,但从5月14日至5月22日,7个交易日,新增基金开户数仅31.9万户。

  “这一数据并不能说明基民看空市场,主要是因为市场可供选择的新基金缺乏,本来准备选择购买新基金的投资者被迫选择直接入市。”某基金公司主管市场的副总经理告诉记者。

  据了解,至今没有获批的新基金有不少都是一些品牌响亮,有很强认同度的基金公司产品。

  “新基金发行放开之后,基民开户数应该会大幅提高。”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认为。

  但新基金发行受限并没有使老基金的规模有所膨胀。

  “现在的总体态势是,业绩好的基金会出现净赎回,业绩平稳的老基金规模还算平稳,而今年初成立的新基金、拆分基金以及持续营销基金,如果业绩表现不理想,赎回情况就比较严重。”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也许监管部门的原意是通过控制新基金的发行节奏,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风险,但实际上却促使新股民盲目直接入市,这样应该是事与愿违了。”上述人士认为,“控制新基金发行之后,基金对市场影响力开始大大削弱,也间接促成当前市场上散户的疯狂表演。”(本报记者 简俊东 深圳报道)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