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开始担心大笔赎回;新开户股民 逐渐减少并且 中小城市化; 新基金发行 不再闪电; 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这一切 一切 都足够提示 风险了。 2007-05-21 10:31:21
大盘跃上4000点,基金持有人结构散户化,基金遭遇 “挤赎”的潜在风险在不断加大。据悉,近期基金纷纷出现不同程度的赎回,基金业内人士开始担心“挤赎”风险的发生,一些基金公司已开始布防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挤赎”风险。此外,监管层也向基金业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基金公司合理配置资产,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据了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开放式基金散户化趋势十分明显。天相对去年基金年报的统计显示,散户占据了开放式基金的74.21%,其中,在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中,散户持有比例分别达到了76.04%和82.34%,比2005年底和2006年中期都多出了20多个百分点。
在开放式基金散户化之后,基金持有人的“羊群效应”更加明显。广州一家基金公司市场人员表示,大比例分红持续营销的时候,散户蜂拥而上;后来基金公司才发现这些持有人的忠诚度很低,赎回的时候也是非常迅速,不到半年的时间,那些新进的散户都出的差不多了。
近期,上证指数在4000点上下徘徊,散户对基金的投资依然表现为“大进大出”。今年5月以来发行的两只“封转开”基金和两只拆分基金都在一两个交易日内销售完毕,募集规模达到80亿和100亿之间;三只“比例配售”基金重新开放申购后也都获得了巨额申购。
而其他没有销售活动的老基金却持续遭遇净赎回,有关基金公司市场人员透露,老基金一天净赎回1%是比较正常的事情,有的时候老基金一天净赎回达到2%左右。
尽管基金公司不愿意看到基金被蜂拥赎回,但业内人士认为,“挤赎”的风险始终存在着,随着股指的疯涨和基金资产规模暴涨,发生“挤赎”现象的潜在风险在加大。
对于如何防范“挤赎”以及由此引发的基金投资流动性风险,监管层和基金公司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监管层提出的主要方法有合理配置资产和提高投资组合流动性压力测试频率。
据了解,为防范基金遭受“挤赎”时的流动性风险,部分基金公司已经开始对旗下基金公司合计单一股票占该股票非限售流通市值比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有的严格规定不能超过10%。
此外,监管层还提出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所谓压力测试就是用来检测在例外情况(如市场崩溃)下,公司所拥有的金融资产部分对公司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这种压力测试首先应用于银行业应对“挤兑”或某一大额贷款无法收回之类的风险,以后延伸到更多金融领域,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情景分析和历史模拟等方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