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扫盲篇。。。 。。。
风险管理VS资产配置谈到投资风险,相信大家一定听过鸡蛋及篮子的比喻。也就是说把鸡蛋分放在不同的篮子中,绝对比全部放进一个篮子里安全可靠。用在投资概念上,这就是所谓的[资产配置]精神。
◆什么是投资风险?在投资学上所谓的“风险”,是指遭受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进一步而说,也代表未来的不确定性。事实上,承受不确定性的结果可以是获利,也可能是造成损失;因此,不确定性并不一定意味着不好。然而,由于大部分的投资人并不希望忍受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压力,因此,通常当未来的不确定性越高时,一般人希望获得之补偿要求也就愈高,换言之,投资人在面对高投资风险时会要求较高的投资报酬。这就是常常听到的“高风险,高报酬”的道理,代表着风险与报酬是成正比的关系。
◆投资风险如何分类?一般投资风险可分成以下两大类:1. 市场风险:指与整个市场波动相联系的风险,无法藉由单一市场的投资组合来分散市场风险2. 非市场风险:指与整个市场波动无直接关系的风险,可经由增加不同种类的投资工具来分散特有的风险
◆◆“资产配置”是降低投资风险的常用良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夏普说: “一个成功的投资,有85%归功于正确的资产配置;10%来自于选择投资标的的功力;另外的5%则是要靠上帝的保佑。”所谓资产配置就是分散投资项目(例如:不同的市场之股票、债券、现金等),从而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同时,除了可以分散风险的效果外,也期望能获得较高的报酬。一般投资人如果看好投资标的前景,往往会将大部分资金集中投入该标的,期望能得到较高的报酬,但事实上,高报酬的背后即意味隐藏着高风险,如果对标的物走向的判断错误,损失必然也将相当惨重。因此,针对自我需求,正确进行资产配置,已经是全球金融圈积极倡导的主流投资学思想。
资产配置策略因人因时而异所谓「不要把全部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其中鸡蛋和篮子对每位投资人的意义可能不同,要什么蛋?什么篮子?得先检视一下自己。
一般来说,在拟定资产配置策略之前,投资者可以先从个人的年纪、收入等财务状况、个性,以及人生各阶段的需求与目标来考虑。换言之,检测风险承受能力,是进行资产配置之前的必要准备动作。事实上,财务状况是决定每个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重要关键,财务状况好者,所能承受的风险相对高。另外,人的财富增长通常与年纪成正比,但年龄往往与风险承受程度呈反比。一般来说,年轻人比老年人有较高的风险承受力。20-30岁的人,由于刚出社会,事业正处起步阶段,财务能力处于较不稳定的草创期;然而,由于年纪轻且较无家庭负担压力,未来的储蓄机会相对较大,其往下摊平投资成本的本钱较多,因此可承担较高之风险,投资类型可偏向于积极成长型。30-40岁的人,所能承受的投资风险较大,所以可以采取报酬率较高、相对风险也高的投资组合。40-60岁的人,虽然财富累积达到高峰,但也面临退休问题,加上可能逐渐没有稳定的薪资收入,故较适合将资产分散于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上。到了60岁以上,已经不适合再承受过度的不确定性,一般理财专家都会建议采取规避风险为导向的资产配置策略,宜选择稳健的投资标的。换言之,最基本的投资概念,就是「愈老最好愈保守」。此外,资产配置的范围不仅仅限于闲置资金的投资,也应该考虑到整体人生或整个家庭的变动风险,以此角度来看,纳入保险工具应该也是资产配置的重要一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