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2008年10月21日星期二

about CDS

信贷风险保护新工具--CD


作者:JohnHull… 新闻来源:期货日报 点击数:1941 更新时间:2007-1-11

最近几年,一种名为“信贷衍生工具”(Credit Derivatives)的新型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出台了一份旨在促进信贷衍生工具交易的标准合同。从那以后,该市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了2000年,未到期合同的票面本金总额 大概为8000亿美元,而今天,估计已经超过了5万亿美元。
信贷衍生工具使企业可以像交易汇率或利率风险那样交易信贷风险。以前,银行一旦放出贷款,就只能束手以待,祈祷万事平安;而现在,它可以主动管理自己的信 贷风险组合。银行可以选择保留一些风险,并为其他风险购买保险。而且,银行还可以接手一家公司的信贷风险(并为此收费),而无需向该公司贷款或与其签署任 何合同,这就给了银行更大的空间来发展多元化的信贷风险。
信贷违约掉期
最简单的一类信贷衍生工具叫作信贷违约掉期(CDS)。在图一中,假设票面本金是1000万美元,合约存续期为5年。违约保护的买方每年向保护的卖方支付 90个基点(即9万美元),以购买针对参考主体5年内发生违约的保险。该参考主体通常是一家公司或者一个国家。

违约保护的卖方每年支付的基点称为“CDS息差”。如果参考主体是一家AAA-评级的公司,CDS息差可能会很低(大概每年20个基点)。随着参考主体的 信贷质量下滑,CDS息差便会上涨。在极端的案例中,可以上涨到几千个基点。如果参考主体没有发生违约,那么保护的买方需支付5年的CDS息差,而卖方不 用支付任何费用;如果在5年中发生违约,那么保护的买方停止向卖方付款,同时卖方要向买方支付1000万美元,换得参考主体发行的票面价值为1000万美 元的债券。一般来说,在违约以后,一家公司的债券会比其票面价值缩水很多。
所以,公司违约会让保护的卖方损失惨重。有时候,交易被设计为保护的卖方向买方支付等值的现金,而不是把债券转手。需要注意的是,在CDS开始的时候,保护的买方不需要持有参考主体发行的债券。
假设参考主体发行的5年期债券收益率是5%,信贷违约掉期息差是90个基点,通过购买债券和违约保护,一个投资者收入5%,并支付0.9%,实际纯收益为 4.1%,而这个收益几乎是无风险的。如果没有套汇,那么4.1%就是5年期无风险收益率。这表明,信贷违约息差应该大致等于参考主体债券收益率与无风险 收益率的差额,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参考主体的5年期债券收益率与5年期掉期利率之差,非常接近于5年期信贷违约掉期息差。
信贷衍生工具改变了经济体系中承担风险的主体类型。银行成为违约保护的净买方,而保险公司成为净卖方。结果,承担一笔贷款信贷风险的金融机构,往往不再是那个当初承担信用调查的机构了。当然,这是否有利于金融系统的整体健康仍有待观察。
投资组合的信贷风险
在最基本的标准信贷违约掉期之上,还有很多变体,不过在最近信贷衍生工具市场上风头最劲的,还是那些基于投资组合而非单一参考实体的信贷风险工具。使用这 些工具的贸易商把经济体系中的违约水平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现在,我们假设有一家银行,它放出了多笔不同类型的贷款,此时,如果它购买了此类多元化贷款组 合的违约保护,那么就能避免市场中的高违约率给它带来的损失。
为了方便交易,人们开发了一系列的标准投资组合。CDX IG投资组合就包括了北美125家发行投资等级债券的公司,类似的iTraxx投资组合包括欧洲125家发行投资等级债券的公司。当然,这些投资组合并不 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如果iTraxx投资组合中的一家公司被调至非投资等级,或者逾期违约,那么就会有另一家投资等级的公司顶替它的位置。此外,投资组 合还会涉及到一些指数。当5年期iTraxx指数为45的时候,就意味着在一次交易中,可以按照每家公司45个基点的价格指数,购买125家公司的5年期 信贷违约掉期。与CDS一样,买方不必持有任何受保护的债券。
担保债务契约(CDO)是一项广受欢迎的产品,利用它可以从一揽子债券中创造出具有 各种不同信贷风险属性的证券。图二展示了一个现金CDO的例子,它是由100种票面价值为100万美元的债券组合而成,因组合中债券逾期违约造成的损失被 分摊到份额里。份额1本金为500万美元,承担组合中第一个5%的损失;份额2本金为1000万美元,承担另外10%的损失;份额3本金为1000万美 元,承担下一个10%的损失;份额4本金为7500万美元,承担余下的所有损失。
图二中的收益为支付给份额持有人的利率,这部分利率是根据各份额中本金扣除损失后的余额来支付的。以份额1为例,本来应以500万美元为基础支付35%的 利息,但在扣除了100万美元的损失以后,只能以400万美元为基础计算。份额1的风险相当高,在5年期的交易内可能会血本无归,它一般都是由CDO的发 行者持有。相比之下,份额4通常都被评为AAA级,基本上是不会遭受任何损失的。

一旦图二中的构架搭建完成,市场参与者就会发现他们并不需要购买债券来发行CDO,他们只需要发售一揽子信贷违约掉期即可。出售掉期所获得的收入将分配给 各份额持有人,然后根据类似图二中的规则来决定每部分损失由哪个份额承担,以这种方法设立的架构称为合成CDO。
CDX IG和iTraxx投资组合用于定义标准的CDO份额。以CDX IG为例,第一个标准份额,也就是权益份额,承担0到3%之间的损失;第二个份额,又称为中间份额,承担3%到7%之间的损失;剩下来的各份额分别承担 7%到10%、10%到15%以及15%到30%的损失。
目前,单份额交易的市场比较活跃。在这种市场中,CDO不是通过购买债券或者出售信用违约掉期来发行,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即一方同意购买组合中一个份 额的保护(通常是CDX IG或者iTraxx的一个标准份额),另一方同意提供保护。现金流则按照合成CDO已建立的情况进行计算。
CDO和类似产品的交易有时被称为相关性交易,因为一个份额的价值取决于违约的相关程度。以图二中的结构为例,如果违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那么违约在时间 轴上就会分布得非常均匀。在这个案例中,份额1风险极大,因为在5年期内很可能会出现一些违约;但是份额3和份额4就基本上不会承受任何损失。随着违约相 关性的增强,违约情况可能会成群出现。这样一来,份额3和份额4的风险系数就加大了,而有意思的是,份额1的风险反而会降低。
这个市场从来都不缺乏创新活力。在如今的交易市场上,一种叫作平方CDO的产品表现十分活跃,它是由一揽子CDO份额构成的。现在,一些银行甚至已经开始 进行立方CDO(由一揽子平方CDO构成)的交易。眼下,只要某项交易的收益与多重组合引起的损失之间存在函数关系,不管该函数多么复杂,这种交易都可能 会有市场。
当银行创造信贷衍生工具市场时,它们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管理信贷风险的方法,但是,现在它们交易的产品已经演变得如此复杂,以至于信贷风险管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棘手了。


比较通俗的解释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
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
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
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在众多的金融危机分析文章中,始终没有看
到对这些问题的简单明了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
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
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
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
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
产还欠15亿。

二。CDS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
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
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
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
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
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
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
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
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
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
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
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
,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
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
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
,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
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
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
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
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
,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
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
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
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
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
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
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
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
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
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
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
。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
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
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
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
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
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
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
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
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
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
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
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参考文献

[1]The Real Reason fo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the Story No One’s
Talking About
http://www.moneymorning.com/2008/09/18/credit-default-swaps/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