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2007年7月30日星期一

谈谈客户投资的态度

谈谈客户买卖基金和股票的感觉
股市调整了一段时间了,感觉真的很轻松。 前天有个 客户都说这波回来了一定将股票跑掉然后投资基金, 呵呵! 昨天股票上来了, 马上感觉也回来了,说投资吗 还要刺激点才好。贪婪与恐惧 投资者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 呵呵!

大部分投资者都还是非常相信自己的投资能力的, 事实上, 即使是自己炒股票亏了 他们都不会很气馁,认为市场就是这样的,我曾经。。。 。。。 很厉害就是啦。 可是,购买基金只要比大盘满一点点 却一定会怪罪基金公司 因为他们是专业人士 不应该让我亏钱。 呵呵!

曾经帮客户比较过 他们自己投资股票和基金的回报率, 大部分都没有办法跑赢基金, 客户唯一的安慰就是我曾经。。。。 。。。 呵呵!所以 还是希望通过股市 炒作翻本。 另外,主要的客人还是认为不自己买卖股票 无事可作 。。。 。。 所以 要买卖股票(理解)。

其实,国内的投资者如果更加成熟一点的话 完全可以 将股票基金交给 合适的专业人士打理就好了,自己看看结果然后就学会怎么花钱就好了。 (或者 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 教育客户如何 享受生活,除了投资理念)

今天看了上投王鸿宾 的文章感觉不错 分享之:

地铁与股票

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总经理 王鸿嫔

三十多年前,二十郎当岁的彼得林奇刚就任基金经理人不久,那个基金规模很小,摇摇欲坠,可能被撤销或与别的命运同样坎坷的小基金合并。彼时正是美军败走中南半岛,世界经济在能源危机扫荡下奄奄一息的悲惨岁月。林奇先生的上司富达先生,隔三差五走到他身边想给小老弟一些秘诀:『怎么不买些XX股呢?你看,上周涨这么多!』或者:『听说,那个某某,要大干一场,赶快让基金买一些吧!』

行情低迷十几年了已经让人很不爽了,老板还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实在烦人。某日,彼得终于开窍了,告诉领导:这几个月搭地铁上下班让我有个心得,车要走了,等下一班就是,不用追赶。有些人珍惜时光,为了两三分钟,跑步赶火车,不论有没有赶上,摔倒、被门夹到、脚扭到的机会都比别人高很多,真是不划算啊!反正下班车一会儿就来。

接着他又说:股票也不用追,这个涨了,还有没涨该涨的;也有涨了会跌回来的,追股票的下场跟追地铁一样,得不偿失。后来,他的基金真的因为太小而跟另一档合并,经过二十年之后,这个基金成长为全世界管理资产最多的公募基金,他留下长期稳定帮投资人赚钱的操作纪录,至今无人能及。没错,这个基金就是麦哲伦基金。

杰出的基金绩效包括几个元素,首要的是稳定性,再来是赢过市场,一个好的基金在每一次牛市时基金净值要能比上一次牛市更上层楼、在每一次熊市时可以比上一次熊市时净值垫高一些,这是包括麦哲伦基金在内全世界优秀基金的成长过程。

在中国,只要经济发展向上的趋势不改变,资本市场作为经济成长的橱窗,速度或许有快有缓,基金都能够有长足展空间。到上海工作4年多了,观察的心得是国内基金的表现渐入佳境,愈来愈多的公募基金朝向“杰出基金”的方向迈进。我有信心,中国基金业会出现自己的彼得林奇。

没有评论: